中心簡介  /  聯絡本中心

天人相通
Connecting with the Divine

文章分類: 其他 (Others)

 

作者:Marilyn Adamson

http://www.everystudent.com/

譯者:羅梓生 (Chris LAW)

Master of Art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版權聲明

 

我們都希望生命能有所成就,感到自己畢竟不枉此生。倘若有人認為自己知道如何生活得愜意,甚至有意義,這至少也值得我們去看個究竟。世界上不同的宗教信仰又如何?我們能否從中找到一些令生命更穩妥及更有價值的東西?

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個世界主流的信仰體系:印度教、新紀元、佛教、伊斯蘭教及基督教。你會看見這些信仰一些概略的描述、彼此不同的特點以及人們能夠從中得到些甚麼。

印度教

大部分印度教徒信奉多神,這些神祇大概有三十萬種之多。他們指向那被稱為「終極現實」或「梵天」的普遍性精神。梵天並非一位神祇,而只是代表那終極的一體性。

印度教徒相信他們今生的景況皆由前生的所作所為決定。若他們前生作惡多端,他們或會於今生經歷百般的苦楚。印度教徒的目標是脫離因果報應及不斷的轉世投胎。

終止這因果循環有三個可行的方法:

1. 鍾情地敬奉任何一個印度教的神或女神;

2. 藉著對梵天的冥想增長智慧,認定生命中的各種情況實屬虛假,自我也是一種幻象,只有梵天才是真實;

3. 投身於各樣的宗教儀式及禮儀。

印度教對個人的好處是,信徒能自由地選擇如何邁向完美的靈性。另外一個好處是,印度教對世上的苦難及罪惡都有解釋。印度教認為任何一個人經歷苦難,無論是疾病、飢荒或災難,都是該人前生胡作非為所致。只有靈魂才終有一日不再輪迴而得到安息。

新紀元

新紀元主張發展個人本身的力量或神性。當談及上帝的時候,新紀元的信徒不是指向一位超越的、個人的及創造宇宙的上帝,而是指向自己內在更高一籌的意識。新紀元的信徒會視自己為上帝及宇宙。事實上,一個人所看見、聽到、感覺或想像的都可以被視為神聖的。

在高度的兼容並蓄下,新紀元展示自己為古代宗教傳統的匯集。與印度教一樣,它承認很多不同的神及女神。世界被視為所有靈界的來源,有自己的智慧、情感及神性。然而,駕馭在一切之上的是自我。自我是一切的起源者、控制者及上帝。在一個人的意志範圍以外再沒有真實的。

新紀元教導大量西方的神秘主義,以及精神的、形而上的及通靈的技巧,例如呼吸運動、吟唱、擊鼓及冥想等等,以發展一個轉化的意識及個人的神性。

新紀元的其中一個好處是,一個人任何的負面經歷都被視為一種幻象。這些經歷如失敗、傷心、憤怒、自私及受傷害。信徒相信他們絕對擁有生命的主權,因此他們的生命不會有錯誤、負面及痛苦。這樣發展出來的信仰將一個人逐步抽離客觀、外在的現實;他至終成為自己的神,活在自己創造出來的現實中。

佛教

佛教徒不敬奉任何神明或上帝,但很多教外人卻以為他們敬奉佛祖。然而,佛祖(釋迦牟尼)從未聲稱自己是神,佛教徒亦反對任何有關超自然能力的說法。宇宙靠自然定律運作,生命被視為由痛苦組成:出生之苦、疾病之苦、死亡之苦、不斷哀傷及絕望之苦。大部份佛教徒相信每一個人有數以百計或千計的投胎轉世,全部都帶來哀傷。導致投胎轉世的原因是人類對愉快的渴求。因此,佛教徒的目標是淨化自己的心靈和放棄所有的欲望。佛教徒必須禁戒一切官能上的快感,以及一切的邪惡、歡樂及悲傷。

要達至這境界,佛教徒需跟從一系列的宗教原則及深切的冥想。佛教徒的冥想並不等同祈禱或專注於一位神明,而是一種自律的行動。透過投入的冥想,人可能進入涅槃---「熄滅」慾望之火。

佛教對個人的好處是大部份宗教都有的:佛教為人們提供紀律、價值及生活的指引。部份佛教的生活指引包括:不可殺生;禁戒所有官能上的快感;除掉所有邪惡的品格、歡樂和悲傷。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徒相信只有一位全能的上帝,稱為亞拉。祂至高無上,且與人保持距離。亞拉被視為宇宙的創造者,以及所有善與惡的來源。每件發生的事都是亞拉的旨意。祂是一位有能力及嚴正的審判者,渺小的人們實在無法與祂接近。因此,人們不可能個別地與亞拉建立關係,亦談不上對祂有甚麼認識。

儘管伊斯蘭教徒尊崇數位先知,穆罕默德被視為最後的一位,其說話及生活模式是信徒的權威。成為伊斯蘭教徒需履行以下五個宗教責任:

1. 重讀有關亞拉及穆罕默德的信條;

2. 每日以亞拉伯文背誦一些禱詞五次;

3. 向有需要的人施予援手;

4. 每年有一個月需從日出至日落不吃、不喝、不煙及不作性行為。

5. 一生人中有一次到麥加的聖殿朝聖。到死亡的時候 - 根據一個人對這些責任的忠誠度 - 一個伊斯蘭教徒可望進入天堂,一個感官快慰的地方。否則,他們將永遠在地獄受刑。

作為伊斯蘭教徒的好處是,伊斯蘭教符合很多人對宗教及神明的期望。伊斯蘭教主張這世界只有一位至高上帝,人們能透過履行嚴謹的宗教責任敬拜祂。祂被視為一位按己意行作萬事,人類無法企及的大能上帝。一個人死後則按其對宗教的投入程度得到賞罰。

基督教

基督徒相信一位慈愛的上帝,祂已向世人展示自己,人們亦能從生命中個別認識祂。基督徒的重點不在宗教儀式或好行為,而在享受與上帝的關係及更認識祂。

對耶穌基督本身而不單是對其教導的信心,成為基督徒經歷喜樂及有意義人生的途徑。耶穌在世的時候並沒有說自己是上帝的先知或是啟蒙老師。反之,祂聲稱自己是道成內身的上帝。祂行神蹟、赦免人的罪及宣稱凡信祂的必享永生。祂曾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章12節)

基督徒視聖經為上帝給人留下的文字信息。聖經除了是耶穌在世時的生活及行神蹟的記錄外,它也顯明上帝的性情、祂的愛和真理,以及人們可以如何跟祂建立關係。

基督教的好處是,信徒無論經歷生命中的任何景況,都能肯定地向那位真正愛他們,有智慧及能力的上帝尋求幫助。基督徒相信上帝會回應禱告,生命亦因他們活著榮耀上帝而變得有意義。

有沒有分別?

探討過這些主流宗教信仰,以及它們對神的看法後,我們找到很大的分野:
 • 印度教徒相信300,000位神。
 • 佛教徒說沒有神。
 • 新紀元的信徒相信他們便是上帝。
 • 伊斯蘭教相信有一位有能力但遠離他們的上帝。
 • 基督徒相信一位慈愛且能接近的上帝。

是不是所有的宗教都敬奉同一位上帝?顯然不是!新紀元希望每一個人能逐步集中於宇宙性的意識,但它會要求伊斯蘭教放棄它們那獨一的上帝、印度教放棄它們所有的神,以及要求佛教認同有一位上帝。

世界主流宗教(印度教、新紀元、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都各有其獨特之處。但他們中間只有一個肯定有一位個人的、慈愛的上帝,而這位上帝是人可以在今生認識的。只有基督教指出有一位上帝歡迎我們與祂建立關係,一位愛我們,願意陪伴我們的安慰者、輔導者及大能者。

在印度教,一個人必須嘗試憑己力從因果報應中得到釋放。新紀元的信徒需要在自己的神性上努力。在佛教,各人必須各自擺脫慾望。伊斯蘭教徒則因希望死後進入天堂而履行宗教責任。只有從基督教中能看見人與上帝的關係。

人能在今生與上帝結連嗎?

答案是能夠的。你不但可以與上帝結連,也可以知道你是完全被祂所愛及接受的。上帝可不是天真的,祂知道你的罪(即你所做的壞事,和沒有做的好事)。然而,上帝仍願意按祂的慈愛與你建立關係,而不是只有審判。沒有其他宗教會告訴你人類能夠跟宇宙的創造者建立這樣的關係。

印度教、新紀元、佛教及伊斯蘭教皆使信眾各自為政,爭取靈性的完美。佛祖從沒宣稱自己無罪、穆罕默德也承認他需要被寬恕。「不論其他先知、宗教領袖及教師有多聰明、有天份及有影響力,他們仍知道自己其實與我們一樣的不完美。」(Erwin W. Lutzer, Christ Among Other Gods (Chicago: Moody Press, 1994), p.63)

然而,耶穌基督從未曾暗示自己有罪。反之,祂寬恕人的罪,亦希望寬恕你的罪。我們都知道自己有錯、一些會令別人看不起我們的生活習慣、一些我們自己也不想它存在的生活範疇……或許這些是癖好、壞脾氣、不潔或令人討厭的事。上帝愛我們但憎惡罪惡,祂亦已說明罪的結果就是死亡---與祂永遠的分開。然而,上帝給我們得寬恕的機會,祂藉著自己的兒子耶穌基督,成為人的來到世間,釘在十字架上,除去我們的罪,甘心樂意的為我們死。聖經說:「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約翰一書3章16節)

上帝因著耶穌的死給你完全的寬恕,意思是寬恕你所有的罪---過去、現在及將來的罪。耶穌已替我們還清了這些罪債。你曾否得到人的寬恕,然後那人卻避開你?這不是上帝的寬恕,祂創造了宇宙,愛你且願與你建立關係。「上帝差祂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祂得生,上帝愛我們的心在此顯明了。」(約翰一書4章9節)

有甚麼其他宗教能真正使我們從罪咎中得釋放?所有別的宗教都讓人去承擔自己的錯失,希望明天會變得較好。在人類所知道的宗教中,你只能從基督教中看到上帝來到人間,提供一條讓我們認識祂的途徑。「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

上帝期望我們認識祂

上帝創造我們,使我們能與祂建立關係。耶穌說:「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翰福音6章35節)耶穌不單呼召人跟從祂的教導,也跟從祂自己。祂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約翰福音14章6節) 「在聲稱自己就是真理的時候,基督不像其他先知一樣,只說他們所講論的是真理。」 (Lutzer, p.106)

耶穌說自己與上帝同等,並加以明證。耶穌說祂會被掛在十字架上,並於死後三日從死裡復活。祂沒有說自己會在將來投胎轉世。( 又有誰知道他有沒有轉世? )祂卻說被埋葬後三日,會活生生地向目睹祂被釘十字架的人顯現。就在死後第三日,耶穌的墳墓是空的,很多人明說他們看見活生生的耶穌。他現在應許我們永生。

雙向的關係

很多宗教都強調一個人靈性上的付出,基督教卻是一個你與上帝彼此互動的關係。祂歡迎我們到祂那裡。「凡求告耶和華的,就是誠心求告祂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詩篇145篇18節)你可以與上帝溝通,祂會答覆你的祈禱、給你更大的平安及喜樂、為你指示方向、向你表達愛及改變你的生命。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章10節)這並不表示生命會變得完美或全無困難,而是在生命中,你能與上帝建立關係,祂亦願意介入你的生命,忠於對你的愛。

這亦不是委身於自我改善的方法,如Eight Fold Path、Five Pillars、冥想、好行為或甚至十誡。這些似乎都是對靈性一條清楚、仔細介定且容易跟從的路。然而,這些路艱辛地企圖邁向完美,與上帝的結連卻仍有距離。我們的盼望並不在於跟從律法或標準,而是知道有一位救主,祂因著我們的信心及自己的犧牲,完全的接納我們。

你是否也希望得到完全的寬恕,個人地了解上帝對你的愛?

開始與神的關係

你可以現在便開始與上帝的關係。這很簡單,只需求上帝寬恕你的罪,並邀請祂進入你的生命中。耶穌說:「看哪,我站在(你的心)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啟示錄3章20節)你是否也希望與創造你、深愛你的主開始建立關係?你現在便可以了,只需告訴祂你內心的期望:「主啊,我求你寬恕我的罪,且如今便進入我的心。感謝耶穌基督為我的罪死,亦感謝你按你所說的一樣進入我的生命。 」

聖經告訴我們:「凡接待祂(耶穌)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 」(約翰福音1章12節) 倘若你求耶穌現在便進入你的內心,你便已和祂開始了個人的關係。這就像你剛遇見上帝,祂希望幫助你成長,以認識祂更多、明白祂對你的愛及以智慧引導你作生命中遇到的抉擇。聖經中的約翰一書是一卷讓你更了解與上帝關係的書卷。或許你想告訴其他人你邀請耶穌進入你內心的決定。

在其他的宗教中,人與該宗教的教導、思想、路向及儀式有所關連。在基督教中,人可以與大能及慈愛的上帝建立關係。你可以與祂傾談,祂會從現在開始便在生活中指引你。祂不會只指示你向一條路、或是一種哲學思想走去。反之,祂歡迎你認識祂、經歷喜樂及在生命的挑戰中對慈愛的上帝有信心。「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神的兒女!我們也真是祂的兒女。 」(約翰一書3章1節) 。

 

基督教線上中文資源中心(OCCR)版權所有©2003
OCCR鳴謝Leadership University及文章原作者允許翻譯並在網上發表本文。
讀者可免費下載本文作個人或小組閱讀及研究,唯必須全文下載,包括本版權聲明,並在引用時聲明出處(引用方法可參「如何在您的中文寫作裡引用本網站文章?」)。
本文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art_0022.htm
OCCR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版權所有 ©2004 基督教線上中文資源中心(OCCR)
Copyright ©2004 Online Chinese Christian Resources (OC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