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敬畏神豈是無故呢?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版權聲明
今年上半年沙士開始傳染時,新加坡一位牧師因著到醫院為病人禱告,而感染致命的沙士病毒,最後與該病人相繼一天離世。他所屬教會的基督徒相信神應該是賜福、賞賜人成功的神,他們實在不能理解為何神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一位牧師身上,以致在信仰上產生不少困惑:「神不是應該保護祂的兒女嗎?何況是全時間事奉的基督徒?究竟這牧師的生命出了甚麼問題?」我們不知道這位牧師犯了甚麼罪而被神「擊打」,只能確定的是,生命實在有太多的問號,太多的事情是有限的人不曉得。要從我們無知的處境跳躍到如神能知萬事,實在有點困難;但偏偏這是我們常有的心態,尤其是一些自命為「屬靈人」,或是具有「先知恩賜」的信徒。以下筆者試圖從約伯記的主題,去反省神為何容讓苦難臨到祂的兒女。
約伯記的主題是甚麼?很多人馬上回答說是對苦難問題的探討,又或者認為作者試圖在解釋義人受苦之謎。但當我們循著這個思路去考察全書的內容,卻找不到上述問題的完滿解答。不錯,書中的朋友都在努力尋找約伯受苦背後的原因,三友甚至約伯本人,都被傳統賞善罰惡的報應理論所困。一方面約伯不承認自己有罪,以致當下要遭受如此報應,另方面三友認定約伯今天的遭遇是因著他先前犯下滔天大罪的結果。由此展開一場又一場苦澀而又沒有結果的獨白和辯論,成為全書的主要部分(三-三十一章)。隨後是以利戶四輪冗長的訓詞(三十二-三十七章),為要指出約伯和三友雙方都有錯,並強調苦難的教導功能和治療作用。以上無論是約伯、三友,或是以利戶,都未能根本地解答義人為何受苦的難題。因為他們都是人,都有嚴重的限制。他們不曉得,若然從傳統賞善罰惡的角度來看約伯今天的遭遇,是找不出原因的。於是,耶和華在旋風中回答(三十八-四十一章),與其說是回答,不若說是詰難:從大自然天象種種的秩序,到萬物不斷的滋生繁衍,包括如何駕馭其中最可怕的猛獸,有限的人都不明所以。面對一連串超出他理性的提問,約伯只能閉嘴(四十4-5;四十二2-3);同樣,啞口無言是面對苦難惟一的方法。義人受苦的問題,本身便是不合理,不能在存有界別中找到原因。所以這些問題的討論往往都是非常複雜,回答不當,便默許其存在的理據,從而使這種苦難得以合理化。
若然約伯記並不是為了探索苦難的原因,那這書的主題到底是甚麼?筆者認同大多數研究約伯記學者的看法:要了解整卷書的目的,還是要回到世人所不知道的層面,那便是天上的對答(一6-12;二1-6)。但這並不是說,撒但便是苦難的源頭,牠和苦難都不過是作者藉以追查真相的工具而已。而整個問題是耶和華所引起的:「耶和華問撒但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撒但回答耶和華說:『約伯敬畏神,豈是無故呢?』」(一8-9)好一句「豈是無故」(希伯來文
),問題本身已經包含答案,撒但的反問假設世上一切所謂敬畏神的人都是另有目的,為要從神那裡得到種種的好處,一旦得不到這些好處,他們便會當面詛咒神(一11;原文動詞為
,‘祝福’,是
,‘咒罵’的婉轉說法)。這個判斷是對世上大多數宗教徒的寫照,他們將宗教變成一種交易:「拜神」多便得神庇祐,到神的祝福臨到,便記緊要「還神」了,不然下次便不靈驗。問題是,真正的宗教是否建基在這種交換的條件上?謀求好處是否約伯敬畏神的目的?而耶和華祝福約伯是否在賄賂他,要他成為信徒的楷模,好得到更多的信眾?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人類的善行應該是出於一種義務,一種
disinterest (牟宗三先生將之翻譯成為‘無利害關心’)。真正的宗教也應該是一種 disinterested
religion ,一種不以謀求賞報為目的,義無反顧地服侍人,完全以他人為中心的宗教。
面對「豈是無故」這個奸詐的問題,神絕對不能說「不」,不然便默認人和神之間只有交換的關係,而沒有真正的敬虔;而當祂肯定約伯敬畏神不是為了得到好處時,便只好任由撒但處置,由此展開一連串對約伯的考驗。換句話說,約伯的遭遇是要考驗人世間是否存在真正的敬虔,與及人對所相信的神是否一片忠心。這正是敘事部分約伯的寫照:當他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反而表現得更加敬虔,撕去外袍,削去頭髮,面伏於地,承認神在一切的事上有絕對的主權,進而敬拜神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稱頌’原文
,
的被動分詞; 一21)到後來約伯的妻子要他乾脆對神加以咒詛( ;二9),他的表現是如斯正直:「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二10)在兩次的回答中,故事的敘事者都加上註腳: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犯罪,甚至連一句埋怨都沒有(一22;二10)。這位敘事部分的約伯,他是何等卓越,自始至終都在說明故事開始對他的評價:「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一1),並對控訴者(撒但一詞原來的意思)的指控作出非常有力的反駁。故事的結尾似乎沒有受到詩章部分那看似不敬虔的約伯的影響,神反而重複責難三友「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四十二7-8),並重申對約伯的評價:「耶和華就悅納約伯」(四十二9)。到後來神賜福(
;四十二12)約伯,使他恢復至舊日的景況,得回他原來數目的兒女,財產甚至比從前更多,最後年紀老邁,日子滿足而死(四十二10-17)。但這些祝福並非利益的交換,因為在這之前約伯從來沒有作出任何要求,他早已預備失去一切(一21),他今天所得的賞報並非是他敬虔的結果。
說到底,我們敬畏神是受造物所當盡的本分,不能以任何回報作為目的;正如我們作為子女的要孝順父母,並不是因為他們給了我們好處。神對我們的祝福自始至終都只是愛祂子民的表現,而不是我們甚麼好行為帶來的結果。
筆者相信透過上述對約伯記主題的討論,足以回答文章起首提出的問題:為何神容許苦難臨到那位新加坡牧師?但我們要進一步去問:為何神不讓我們遭遇苦難?
原刊於《香港神學院院訊》第71期(2003年11-12月)
基督教線上中文資源中心(OCCR)版權所有©2004
OCCR鳴謝文章原作者及香港神學院允許在網上發表本文。原文刊於《香港神學院院訊》第71期(2003年11-12 月)。
讀者可免費下載本文作個人或小組閱讀及研究,唯必須全文下載,包括本版權聲明,並在引用時聲明出處(引用方法可參「如何在您的中文寫作裡引用本網站文章?」)。
本文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art_0088.htm
OCCR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