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根據原文翻譯」?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版權聲明 
                   
                     
                    近代的聖經翻譯計劃通常都會強調有關的譯本是「根據原文翻譯」。打開任何一部譯本的序言,我們才知道所謂「根據原文」原來是指根據原文一些可靠的版本。[1]但即使如此,任何有識見的聖經翻譯者並沒有將這些版本照單全收。原因很簡單,以舊約為例,這些原文版本距離聖經最初定稿時的所謂原始文本( 
                    original text )相距達一千年之久。[2]在古騰堡印刷術發明以前,所有文字的傳遞都必須倚靠文士的謄寫,但文士是人,他們偶然也會犯錯,甚至基於教義的緣故而竄改他們認為不妥的經文。 
                    [3]故此,聖經翻譯者在碰到原文版本一些異常的地方,他們是會提出修改的,以恢復原始文本為目標。這門學問稱為「經文校勘學」( 
                    textual criticism )。  
                     
                    然而,有了上述理解,所謂「根據原文」頓時變得含混,是根據那種原文?對舊約來說,是現存最權威的希伯來文馬所拉文本( Masoretic 
                    Text ,簡稱 MT )?抑或遠比這文本古老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 Septuagint ,簡稱 LXX )?還是經過學者校勘的原文?在這裡我們沒有簡單的答案,還是要視乎每段經文的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以下筆者即舉例說明馬所拉文本有時並不一定可靠。《以賽亞書》三12上半節:  
                  
                     
                      | 至於我的百姓,孩童欺壓他們, | 
                     
                     
                      |   | 
                      婦女轄管他們。 〔和合本/ 新譯本:根據MT 〕 | 
                     
                     
                      | My people-- infants are their oppressors, | 
                     
                     
                      |   | 
                      and women rule over them. 〔 ESV/ NRSV/ NKJV:根據 MT 〕 | 
                     
                   
                   馬所拉文本為  ,上述中英文譯本的譯文便是將之直譯的結果,以此可進一步推斷先知當時社會秩序失衡的情況。若然這樣,我們便需將這半節經文理解成一種誇張的描述。這是否必然,抑或經文字裡行間其實隱含一些較合理的解釋? 
                    BHS 校勘欄的作者 D. Winston Thomas 在綜合前人的智慧後,提出一個解決方法,他認為 MT 這半節經文極有可能在兩處地方抄錯,二者都有強烈的外證支持(原來的經文只有子音而沒有母音,這更增加抄錯的機會): 
                     
                    1.  (「欺壓者壓迫」)[4] 
                     (「孩童欺壓」)[5]:文士將 
                      
                    的 mem 合併到下一個字,並代之以一個第三身代名詞的 waw ;而原來   
                    之代名詞詞綴 waw ,受到下一個字的連接詞的 waw 的影響而漏抄( haplography 
                    )。這修改可從七十士譯本,拉丁文譯本,亞蘭文譯本等外證得到支持。 
                     
                    2. MT 的   
                    則是馬所拉文士先入為主地認為   
                    是指「女人」,而忽略同樣的子音可以讀成為  ,「放債人」。 
                    [6]這修改有以下版本支持:七十士譯本,亞居拉和狄奧多田等希臘文譯本,與及亞蘭文譯本。 
                     
                    固此,筆者將這半節經文翻譯如下:[7] 
                  
                   下回我們再舉其他例子,去說明馬所拉文本有時又確實比其他版本優勝。 
                  原刊於《香港神學院院訊》第76期(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 
                   
                   
                   
                  
                    - 通常舊約的版本是簡稱 BHS 的 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 
                      ( Stuttgart: Deutsche Bibelgesellschaft , 1977),而新約的版本則為簡稱 
                      GNT 的 Greek New Testament , 4th ed. (Stuttgart/ New York: 
                      Deutsche Bibelgesellschaft / United Bible Societies, 1994)。
 
                      〔返回〕  
                    - 如 BHS 所根據的馬所拉文本為現存在列寧格勒圖書館的 B 19A 抄本,簡稱列寧格勒抄本,而這抄本抄錄的日期為公元1009年。〔返回〕
 
                    - 在舊約按照拉比傳統的十八段所謂「文士的修訂」( Tiqqune Sopherim 
                      )便是明顯的例子。如創十八22中原文應該為「上主站在亞伯拉罕面前」,但文士覺得這樣會對上主不敬而將之修改為「亞伯拉罕站在上主面前」。〔返回〕
 
                    - 這讀文是將 
 看為一個動詞,來自字根 
                        
                      。參 HALOT , p. 834, art. , 
                      poel, pf, no. 3, “deal severely”; BDB, p. 759, art. , 
                      po‛ēl, “act arbitrarily”。〔返回〕 
                    - 這讀文是將 
 看為一個來自字根 
                        
                      的分詞,解作像小孩子般善變和頑皮( BDB, p. 760)。但對於這點其實 BDB 也不敢肯定, HALOT 
                      甚至連這字根也沒有列出。〔返回〕 
                    - 複數分詞 
  
                      的字根為  。參 
                      HALOT , p. 728;BDB, pp. 673-674。〔返回〕 
                    - 另參下列註釋: Joseph Blenkinsopp 
                      , Isaiah 1-39 (Anchor Bible 19; New York: Doubleday, 2000), 
                      pp. 197f.; Ronald E. Clements, Isaiah 1-39 (New Century 
                      Bible;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0), p. 49; Hans Wildberger, 
                      trans. Thomas H. Trapp. Isaiah 1-12 (Continental Commentary; 
                      Minneapolis: Fortress, 1991), p. 137。最後一本註釋對這問題的解答最為詳盡。〔返回〕
 
                   
                   
                     
                   
                  基督教線上中文資源中心(OCCR)版權所有©2005 
                    OCCR鳴謝香港神學院及文章原作者允許在網上發表本文。原刊於《香港神學院院訊》第76期(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 
                     
                    讀者可免費下載本文作個人或小組閱讀及研究,唯必須全文下載,包括本版權聲明,並在引用時聲明出處。引用方法及中文文章版權詳情及來源可參 
                    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introduction/citationandcopyrights.htm。 
                    本文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art_0115.htm 
                    OCCR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