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簡介  /  聯絡本中心

希伯來文詩體的修辭特色


 

 

作者:N. H. Ridderbos , H. M. Wolf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版權聲明



舊約聖經超過三分一的篇幅是以詩體形式撰寫的,包括某些為人喜愛的經文。希伯來詩歌是一種獨特的體裁,重視形式、結構和修辭,尤其是經常巧妙地運用了重複的修辭手法。本文嘗試簡介希伯來詩歌這方面的特色,讓我們更深體會這類文體的奧妙。

重複的運用

「重複」( repetition )是希伯來詩體非常重要的修辭功能。也許有人認為句法的運用,必然包含重複的手法,但下文的討論將會清楚顯示,希伯來文詩體的重複是指另一種現象。當然,這並不表示兩類手法沒有關連。一般作者會儘量避免在一篇作品緊接的上下文中,使用同一個字眼或詞句超過一次。不過在某些情況下,重複地使用一個或多個字眼,甚至整個句子,卻可以達至使人愉悅的美學效果。

首先注意這個現象的其中兩種形式︰疊句( refrain )和首尾呼應( inclusion ),兩者在希伯來文詩體中經常出現(例如詩八1、9)。根據利布里希( L. J. Liebreich ),詩篇中有74篇的首句與末句相符,形式首尾呼應(這個數字或許過高,但同樣情況出現的數目肯定不少)。除了詩篇二十篇、二十一篇、三十篇、一○三篇和一三九篇等例子以外,還有詩篇十七篇1至2、15節,二十五篇1至3、19至21節。謹記的是,不單是整篇詩篇的首句和末句,詩篇中的一個段落也可首尾呼應,例如詩篇二十二篇1節的開首用字,與第10節的結尾用字。

同時,我們也要考慮這種手法的其他形式。首先,我們必須考慮梯級狀( stairlike )的平行對句方式︰某個詞句用於一整行或其中一部分,其後再用於另一行或其中一部分。在古代部分閃語詩體中,這種模式發揮非常重要的功用,明顯可見於烏加列文詩歌和底波拉之歌(參士五,許多學者視之為以色列詩歌最古老的例子)。就詩篇而言,這種模式是朝聖所用的上行之詩(詩篇一二○ ─ 一三四)顯著的特色。

布伯( M. Buber )和羅森茨韋格( F. Rosenzweig )指出,普遍在舊約經文中(尤其是詩篇),關鍵字( keywords )的功用十分重要。布伯強而有力地說︰「關鍵字重複出現,是詩篇寫作的基本原則。這原則對詩體十分重要,在音律方面構成韻律上的一致,而且具有釋經上的意義︰詩篇重複使用理解其意思所必需的字詞,自我闡釋。故此,在某個題材的表達方式上,它往往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我們可注意到一些關鍵字,例如︰詩篇十一篇的「義」,詩篇二十二篇的「遠離」,以及詩篇二十五篇的「道」、「路」、「教訓」。

上文提到重複手法的四種形式,彼此往往沒有清楚的分別,形式有時相同。更重要的是,許多採用這種手法的例子,無法在這四種形式中加以歸類。我們怎樣解釋這個現象呢?

在大部分詩歌中,某些字詞會採用超過一次。這成了慣例,在許多情況下,如此做法並沒有任何特別意思。不過由於重複的手法在詩篇中確實有重要作用,我們必須假定,重複運用字詞,在許多情況下是故意的。希伯來詩人喜歡玩弄文字遊戲,同一字詞置於超過一段經文之中,為要揭示這個字詞不同層次的意義。

例如,詩篇三十三篇10至12節呈現出特殊的結構,其中「籌算」、「思念」、「國」和「民」這四個字詞,各用了兩次。對於詩篇二十五篇(及許多其他詩篇),「梯級狀」的平行對句方式雖然大概不是它的特色,但仍然存留了這種痕跡,例如2至3節的「羞愧」,和6至7節的「記念」。同時,這幾節中的雙關語,似乎比士師記五章等更加刻意營造。詩篇十一篇不但採用「義」作為關鍵字,而且重複使用「看」一字,也是具有明確目的。耶和華的眼「察看」世人,為要考驗或試驗他們(4節,《和合本》的「察看」一詞的「察」字含有「試驗」的意思),不論何人,若在神的試驗中被顯為義,有權「得見」(7節)耶和華的面。由於4、5節都出現「試驗」一詞,我們在此處可見「梯級狀」的對句法。同樣,在詩篇一三三篇, 一字連續出現了三次,其中兩次是指油「流到」亞倫的鬍鬚和衣襟(2節),一次是指黑門山的甘露「降在」錫安(3節)。

在許多離合詩(由詩歌各行首個字母、尾個字母或其他特定處的字母組合成詩句的獨特結構)中,重複的手法也擔任一重要角色。在第一個字母之下的詩句,經常說明了詩人想表達的基本主題,繼後的詩句則從許多不同方式發展這個主題。在詩篇一一九篇中,我們可見第一段(以希伯來文第一個字母 aleph 開首,1-8節)強調要遵行耶和華的律法,整篇詩篇也是延續這個重點,幾乎每節都提到神的話語。詩篇三十四篇多次提到,耶和華是垂聽禱告的神(4、6、15、17節),又是拯救祂百姓的神(4、7、11、19節)。在詩篇三十七篇中,詩人告誡義人不要為惡人得昌盛而愁煩(1、7、8節),因為惡人很快就會衰敗,從世上消失(2、10、20、36節)。他勸勉敬畏神的人要倚靠耶和華(3 、5 節),因為惡人將被「剪除」(22、28、38節)。詩中至少五次向義人保證,他們將要「承受地土」(9、11、22、29、34節)。詩篇一四五篇強調,詩人在思想神的能力和大能的作為時,體會到神的屬性(4、6、11-12節)。由於有多篇離合詩都是以「智慧」為主題,箴言書以稱頌理想妻子的離合詩作為結束,也是十分適合的(三十一10-31)。

其他修辭手法

在希伯來文詩體中,另外還有幾種修辭手法,較希伯來散文常見,其中較重要的包括交錯配列( chiasm )和層進法( climax )。

交錯配列是將對應詞彙的排列次序前後倒置,例如︰「父親有智慧」,後面一句寫成「強壯是兒子」(而不是「兒子是強壯」)。交錯配列在希伯來詩歌中特別常見,詩人採用這個方法,避免平行的對句流於單調(大多數例子都出現在詩篇的卷一中,例如詩二1-2、5、8)。

以賽亞書也有幾個交錯配列的例子。六章10節的「心」、「耳朵」、「眼睛」在連續三句中出現,隨後有另外三句提到「眼睛」、「耳朵」、「心」。這種模式可用 a b c c' b' a' 來表示。以賽亞書四十章12節也採用類似的排列(《和合本》譯「誰曾用手心量諸水, 用手虎口量蒼天?」)︰

  誰曾把諸水量於手心,
   
  又用手虎口測度蒼天?

每句都有一個動詞、一個作為介詞短語和一個賓語,但在第二句中,三者的次序前後倒置。在創世記二十七章29和39節中,以撒給雅各和以掃祝福時,也用了交錯配列。兩節經文都提到「天上的甘露」和「地上的肥土」,但次序則倒轉。

交錯配列的結構,也多次以較大段經文的單元出現,例如︰在詩篇十七篇的1至8節論到詩人,9至12節論到他的仇敵,13至14節再次論到仇敵,然後15節論到詩人。詩篇三十六篇的10節的內容與5至9節有關,而11節則關乎1至4節。詩篇三十七篇的5至6節是對3至4節詳加闡述,而7節則闡述1至2節。

句法的運用很容易衍生出層進法,這也是詩體的修辭手法之一。層進法有時是以一節詩句來組成的(例如詩一1),也可以較大的單元來組成(例如詩五4-6)。與層進法有關的是相繼分枝的手法( the style of successive ramification )。以詩篇十六篇為例,1至2節可以說是「芽」,在隨後的詩句中見到「花瓣」呈現。在細節上,5節下和6節呈現了5節上,而5至6節的整體意思則於7至11節中呈現出來。

不論何時,我們總有詩人刻意用韻的印象,雖然如此,押韻在希伯來文詩體中卻沒有必要的功用。例如詩篇一四六篇6至9節三次採用 ,然後七次 ,最後兩次 。此外,在創世記四十九章3節可見三次使用 –î ,在民數記二十一章27節的「希實本」( Heshbon )和「西宏」( Sihon ),以及士師記十六章24節五次使用 字尾。

相比之下, 諧音( assonance )的運用是更重要的修辭手法,多次出現在詩體的經文中。以賽亞書二十四章17節採用 at 和 ,表示將臨到地上居民的「恐懼」、「陷坑」、「網羅」。另一組採用頭韻( alliteration )的三個詞彙是以賽亞書二十二章5節的 ,指在耶和華的日子出現的「潰亂」、「踐踏」、「煩擾」。

擬聲法( onomatopoeia )的例子有士師記五章22節的 ,形容馬匹奔馳的聲音。在以賽亞書十七章12節,先知採用多個 m 和 n 音的詞語,尤其是 ,把列邦的喧鬧比作海浪翻騰。

先知也喜歡運用雙關語( paronomasia )。阿摩司蒙主啟示,看見一筐夏天的果子( ),象徵結局()已臨到以色列(摩八1-2)。耶利米看見一根杏樹枝( ),表示神正在留意觀看(),使祂審判的話成就(耶一11-12)。當以賽亞唱葡萄園之歌時(賽五),他以強烈譴責以色列作為結束(7節)︰神「指望的是公平( ),誰知倒流人血();指望的是公義(),誰知倒有冤聲()」。這些字的發音聽起來十分相似,但它們的意思卻有天淵之別!此外,也參考以賽亞書十三章6節所提到的「毀滅從全能者來到」()。

誇張法( hyperbole )是一種詩體的修辭法,以誇張的手法來達至某種效果,因此我們必須小心,避免過分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當大衞被掃羅逼迫時,他形容自己的困境,就像被死亡的繩索圍繞,被陰間的繩索纏着(詩十八4-5)。我們很容易因此推斷大衞已經死亡,進入墳墓,但他極可能只是以生動的文字,誇張自己的困境。約拿發現自己快要沉沒於地中海的時候,採用相同的詞彙,不過較為貼近事實(拿二5-6)。對希伯來人而言,任何人的生命若受到疾病、困苦或仇敵的威脅、為難或壓制,都是落在死亡的領域和權勢中。

以賽亞書記載,亞述王以誇張手法自誇說︰「我必用腳掌踏乾埃及的一切河」(賽三十七25),意思是說他能夠渡過那些河流,繼續入侵埃及。同樣地,以賽亞書五十四章11至12節描述新耶路撒冷,以藍寶石為根基,珠寶作城門,又用寶石造城牆,大概也是採用了象徵意義濃厚的語言風格。

由於以色列人對有生命與無生命之物所作的區分,比我們習慣的少,經文有時採用擬人法( personification ),一點也不希奇。以賽亞書特別喜歡運用這種修辭手法。他說耶和華救贖雅各的日子,眾山和樹木都發聲歌唱(賽四十四23,四十九13),「田野的樹木也都拍掌」(五十五12)。耶和華在錫安山作王的時候,太陽和月亮都要羞愧(二十四23)。城邑和國家被稱為「女子」(甚至「處女」,參二十三12,三十七22,四十七1)或「寡婦」(四十七8,五十四4;《和合本》譯「寡居」),視乎她們有沒有被毀滅。即使「公平」和「誠實」等抽象的品格素質,在以賽亞書五十九章14至15節都被人格化。箴言第八至九章把「智慧」和「愚昧」說成為兩個婦人,各自想辦法影響無知的人。詩篇二十三篇6節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我」。耶路撒冷的城門,因耶路撒冷陷落而悲傷、哀號(賽三26),但當巴比倫陷落的時候,黎巴嫩的香柏樹都歡呼(賽十四8)。

若將被人格化的事物進一步變成虛構的說話對象,就可達至一種稱為頓呼法( apostrophe )的特別效果(參詩二十四7及下,六十八16)。以上為希伯來詩體的修辭特色,盼望可以讓讀者更多欣賞聖經的詩歌。

編自 N. H. Ridderbos , H. M. Wolf ,「希伯來詩體的修辭特色」,〈希伯來文詩歌〉,《國際聖經百科全書》(漢語聖經協會,發表時未出版)。轉載自漢語聖經協會,《讀經與譯經》,第9期,2003年7月。



基督教線上中文資源中心(OCCR)版權所有©2005
OCCR鳴謝漢語聖經協會及文章原作者允許在網上發表本文。編自 N. H. Ridderbos , H. M. Wolf ,「希伯來詩體的修辭特色」,〈希伯來文詩歌〉,《國際聖經百科全書》(漢語聖經協會,發表時未出版)。轉載自漢語聖經協會,《讀經與譯經》,第9期,2003年7月。
讀者可免費下載本文作個人或小組閱讀及研究,唯必須全文下載,包括本版權聲明,並在引用時聲明出處
引用方法及中文文章版權詳情及來源可參 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introduction/citationandcopyrights.htm
本文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art_0116.htm
OCCR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版權所有 ©2004 基督教線上中文資源中心(OCCR)
Copyright ©2004 Online Chinese Christian Resources (OC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