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簡介  /  聯絡本中心

海嘯、末世、審判 與啟示文學


 

 

作者:蔡定邦(香港神學院聖經科專任講師)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版權聲明



一場世紀海嘯,奪去十多萬條寶貴的性命,摧毀無數的家園,並將天堂迅間變成地獄。在大自然面前,一切的生命都顯得脆弱和渺小。如此大規模和迅速的毀滅,藉著傳媒周而復始的報導,讓我們彷如親歷其境,展現一幅幅煉獄般的圖畫,和一個個令人心酸的故事。雖然不少人並非其中的災民,但也在心中留下烙印。然而,當大家都在不分彼此同心賬濟,為災民送上祝禱的時候,一些熱中於應用聖經解釋時局的基督徒,在互聯網上散播一些令人為之氣結的言論,說甚麼因為這些回教、佛教、印度教的國家拜偶像,所以上帝便藉地震海嘯來審判他們;又或引用聖經中關於末世的經文回應這次天災,呼籲世人必須立時信主,不然便招來更大的審判。茲輯錄一例說明,一位署名「一個基督徒」的作者在發生海嘯翌日,於雅虎的留言版上,貼出一個名為「在聖經裡面的末世預言和徵兆」的題目,以下為該留言的內容:

馬太福音24章6-7節

你們也要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總不要驚慌。

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

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該文作者強調〕。

這都是災難的起頭。

在這聖誕節期間請各位認真思想耶穌降生的意義!!

這個留言至今引來八百多個回應,大部分都是負面的,不少人對其包含的恐赫語調表示反感。事實上,將聖經中關於末世的教訓生吞活剝地套用在當前的處境,是對無辜的死難者不公。把上帝說成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更是妄稱上主的名,並且在實效上與其原意剛剛相反,徒令聽到的人漸行漸遠,離開教會。筆者對這些嘩眾取寵的言論背後的神學思維特別感到興趣。聖經中關於末世的教訓是否可以直接應用到今次海嘯的事件上?若然是不能,我們應如何看待聖經中有關主題的經文?

筆者認為,這些末世災難的經文,不是可以隨便引用的,這要從啟示文學產生的背景說起。自公元前587年耶路撒冷被巴比倫人攻陷後,猶大亡國,以色列人隨即散居各地,無以為家,亦從此被稱為猶太人。經過四百多年流亡的生活,他們仍然活在苦難之中。一個霸權衰落,另一個霸權興起,猶太人就是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公元前第二世紀,巴勒斯坦落在希臘的西流古家族手裡,當王位傳到安提亞古四世時,他採取較前朝更為殘暴的手段去壓制猶太人,甚至藉著玷污耶路撒冷的聖殿來建立其統治威信。公元前165年,猶太馬加比家族帶領猶太人起來叛變,在對抗希臘大軍時勝時敗;而在面對前面崎嶇的道路,他們實在沒有信心走下去。從信仰中他們卻找到繼續生存下去的動力,當中的宗教領袖更宣稱,惟有倚靠這位獨一的上主,他們才能戰勝面前的困境,甚至復興昔日大衛的王朝。因此,他們便將整個民族的盼望押在那遙遠將來的應許,猶太信仰從此加添了末世的元素。到後來基督教會面對大逼迫時,新約作者也是藉著相同的神學信念,來呼籲信眾等候主再來,努力為主作見證。這便是猶太人與及基督徒遭受連串大逼迫的處境下,兩約之間以至新約時期猶太—基督教啟示文學得以蓬勃發展的原因。總括而言,公元前後二百年出現的啟示文學,是在一個極度絕望的環境之下形成,它們的作者往往在舊約聖經的亮光中尋找證據,去展望新天新地的來臨;並藉著這些教訓,勉勵上帝子民在苦難中不要失去對神的信心,對前途仍然懷有盼望。也就是說,提出這些災難的主題,最終目的不是要審判別人,而是勸勉信徒在逆境中仍然信靠上帝,渡過面前的困境。

啟示文學往往強調上帝要以特殊的異象,包括地震、饑荒、戰爭、日月變象等,來審判萬民,並且藉著一些彌賽亞式的人物,去為祂的子民復仇。驟眼看來,這些審判萬民和為上帝子民報仇的主題,正好應用在今天的地震海嘯上面,作為上帝對犯拜偶像罪的國家與及經常排華的印尼人的報應。但讀者只要細心考察,便會發覺這些論點實際上是站不往腳的。首先,災難無分國界,這次災難臨到所有人:不論國藉、種族、膚色、宗教信仰、貧富、男女、老幼、角色身分,毫無區別。若然真是出於報應,毀滅便應該只落在殘殺華人的印尼人的頭上。但現實卻不然,今次海嘯的眾多死難者中,有許多是無辜的兒童,與及為數不少的外地遊客,難道他們要為少數印尼人的暴行負責?這樣把上帝變成一位濫殺無辜的上帝,祂又如何主持公義?另外,類似的天災人禍在過去時有發生,今次海嘯讓普世關注,某程度上是因為當中的死難者有許多歐美的遊客。縱觀過去人類歷史大大小小的戰爭、多少次的瘟疫,與及為數更多的人為災禍,導致死亡的人數又何止千萬。這大概是普世人類犯罪所帶來的報應吧,我們都相信某程度上的報應,但我們也是遭受報應的其中一分子,任何人都不可以獨善其身。

既然聖經中關於報應的經文有其獨特的歷史處境,不可隨便應用。那是次天災的出現對世人又有任何提醒?我寧願相信這純粹是一次自然災害,我們的上帝是一位能將壞事變為好事的上帝,祂的作為實在無法測度。上帝容許這災難發生,正如祂容許911和過去的沙士一樣,若然有甚麼目的,那便是為了激發更多人的愛心和憐憫,正如香港各界為了災區和死難者舉行募捐,當中所顯示的無私的付出與及關愛。在面對這些重大的災難,有智慧的人都寧願選擇沉默,默默為死難者祈禱,為他們付出自己的金錢和能力,將苦難化為祝福。這次南亞的海嘯一下子奪去了十多萬無辜的性命,執筆之時,災區正因為沒有足夠人手處理好衛生問題,大規模的疫症隨時爆發,屆時死亡人數將會更多。深願學效主耶穌榜樣的門徒,在這件事上實踐基督仁愛的精神,以同情和憐憫來看待人類的弟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助他們重建家園,並且同心祈求慈悲的上主福蔭世人。因為,我們大家都是按照神的形像造的。

原刊於《香港神學院院訊》第77期(2005年2-3月)



基督教線上中文資源中心(OCCR)版權所有©2005
OCCR鳴謝香港神學院及文章原作者允許在網上發表本文。原文刊於《香港神學院院訊》第77期(2005年2-3月)
讀者可免費下載本文作個人或小組閱讀及研究,唯必須全文下載,包括本版權聲明,並在引用時聲明出處
引用方法及中文文章版權詳情及來源可參 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introduction/citationandcopyrights.htm
本文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art_0117.htm
OCCR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版權所有 ©2004 基督教線上中文資源中心(OCCR)
Copyright ©2004 Online Chinese Christian Resources (OC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