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簡介  /  聯絡本中心

經文鑑別與聖經翻譯


 

 

作者:佘慶基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版權聲明



士師記十六章13 至14 節

  13……參孫回答說:「如果你把我頭上的七綹頭髮與織布機上的緯線編織在一起,用橛子釘牢,我就會軟弱無力,像個普通人一樣了。」14 於是大利拉趁參孫睡覺的時候,把他頭上的七綹頭髮與織布機上的緯線編織在一起,用橛子釘牢,然後對他說:「參孫,非利士人來捉你了。」……(《新漢語譯本》譯文初稿)

1 引言

一個以原文為基礎的譯經計劃,難免要面對聖經經文存在的異文問題。這些異文可能存在於原文的不同抄本之中,也可能出現於古代譯本。經文鑑別學就是在處理古代文獻時,從所記載文字中的種種現象,研究這些文獻在衍生和傳抄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在處理經文異文的問題上,經文鑑別學對譯經者來說,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

歷來,教會對經文鑑別學抱有不同的態度,以完全懷疑的態度而將之拒諸門外者有之,存開放的態度而予以吸納其研究結果者亦有之。不過總的來說,仍是以排斥者為多,接受者為少。無可否認,經文鑑別學由於是學術研究的性質,在研究過程中對聖經所抱的態度,跟教會從信仰的角度對聖經所持的立場,自然有所不同。而且,部分經文鑑別研究的理論和結果,在該學科的學者之間仍然存着頗大的爭論。因此,教會實在不宜把這門學科的研究成果照單全受。然而,因為對這學科所存的懷疑,而將之全面否定,亦非教會之福。畢竟,經文鑑別學者所作的努力,確實能豐富我們對聖經流傳過程的瞭解,亦能幫助我們處理一些令人難以明白的經文。

本文以一個簡單的譯經例子,讓讀者瞭解譯經者在翻譯過程中常遇的經文異文問題,以及如何借助經文鑑別學的一些原則來處理這些問題。

2 士師記十六章13至14節的經文鑑別

  士師記十六章13至14節在〈馬所拉經文〉(MT)中所記如下 :[1]
   
 

與緯線一起 我頭上的 髮綹 七條 你編造 如果 對她 他說
與緯線一起我頭上的髮綹七條你編織如果對她他說
   
 
參孫 對付你 非利士人 對他 她說 用橛子 她釘住
參孫對付你非利士人對他她說用橛子她釘住
   
  這段經文的直譯是:
  13 ……他對她說:「如果你把我頭上的七條髮綹與緯線編織在一起。」14 她就用橛子釘住。然後對他說:「參孫,非利士人來對付你了。」……


顯然,13和14兩節經文之間並不銜接。只按 MT 的經文,已經令聖經學者懷疑,這段經文在傳抄的過程中可能受過一定程度的損毀。由於經文無法銜接,最可能受到損毀的就是在兩節之間,部分內容在流傳的過程中遺失了。一般而言,如果沒有其他抄本證據的支持,聖經學者是無法把遺失的經文補上的,因為對這段經文所作的一切修訂都只是臆測,故此一般都難以被其他學者所接納。因此,縱然學者們公認MT在某些地方有所遺缺,不過如果缺乏其他證據的支持,大都惟有接受 MT 不足的事實,而無法進行具體的修訂。譯經者在這情況下,也惟有按照 MT 的經文,儘量把譯文處理通順,而對其不足之處附加註釋。

不過,這段經文除了 MT 之外,還有其他抄本可供聖經學者參考。希臘文《七十士譯本》( LXX )的這兩節經文就明顯較 MT 為長 :[2]

  LXX 的希臘文的翻譯:
 
   
  根據 LXX 翻譯出來是:
  13 ……他對她說:「如果你把我頭上的七條髮綹與緯線編織在一起,用橛子釘在牆上,我就會像個普通人一樣,軟弱無力。」14於是,大利拉趁着他睡了的時候,把他的七條髮綹與緯線編織在一起,用橛子釘在牆上,然後對他說:「參孫,外族人來對付你了。」……


相對於 MT , LXX 在兩節之間多了:「用橛子釘在牆上,我就會像個普通人一樣,軟弱無力。於是,大利拉趁着他睡了的時候,把他的七條髮綹與緯線編織在一起」等語。關於這些多出來的文字,可能有兩個解釋: (1) 在 LXX 翻譯的過程中,譯者由於 MT 的缺漏,便按照上文下理補充這段文字,使全段經文更為銜接流暢;(2) LXX 在翻譯時,所根據的是一個較 MT 古老和完整的原文版本。在這兩個可能性中,要下結論並不容易,因為兩種情況都普遍見於這兩個版本的舊約經文中。故此,要作決定就要從個別經文中找尋證據,查考哪個可能性較能得到合理的解釋。

認為上述文字為譯者所增補的第一種解釋,其可能性不能被完全剔除,因為這段文字缺少了獨立於上下文以外的元素。簡而言之,這段增添的文字內容,基本上都是可以從上下文中整理出來的。倘若這段文字有獨立於原來經文以外的元素,便較難解釋為何補充者會把經文從來沒有提過的材料補充上去,如此就足以構成為重要的證據,支持經文並非後人所加。不過,這段經文缺乏上述證據,故此不能排除只是增補的可能。然而,不排除可能性,並不等同為正面的證據,支持它是增補的。

相比之下,認為多出來的文字乃是源於較完整版本的另一種解釋,卻較具說服力。根據LXX 的翻譯,學者嘗試整理出這段經文所對應的希伯來文版本 :[3]

 
 

中間兩行以斜體表示的部分是 MT 所沒有的,其他部分則與 MT 相同。根據這個重整出來的文本,可見 MT 現存經文的最後一字為 ,而 MT 所缺的一段文字亦以同一字結束。因此,極有可能是抄寫員在抄寫這段經文時,不自覺地從頭一個 跳讀到下一個,把中間一段的文字忽略了。在經文鑑別學上,這類抄寫錯誤稱為「漏寫」( haplography )或「錯抄」( parablepsis ),其中又可再分為因句首相似而出現的跳讀( homoioarcton )和因句尾相似而出現的跳讀( homoioteleuton )。漏寫可能引致經文中的個別字母、字詞、句子,甚至段落的流失。在抄寫經文過程中,這是屢見不鮮的,也是引致經文缺漏的最普遍原因。士師記十六章13 至14 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比較士師記十六章13 至14 節在 MT 和 LXX 的不同版本,可以有以下的結論:

1. MT 在13 和14 兩節之間明顯未能銜接;

2. LXX 較 MT 為長,文意也較暢順;

3. 雖然不能排除 LXX 較 MT 多出的部分是後人所增補,不過沒有正面的證據支持;

4. LXX 較 MT 多出的部分可以用「漏寫」的經文抄寫錯誤作出合理的解釋。因此在這個案中,大多數經文鑑別學者都認同 LXX 記載的較 MT 完整,較接近原文,換言之, LXX 保存了較可取的經文版本。

3 經文鑑別與聖經翻譯的關係

雖然聖經學者普遍認同上述經文鑑別的結果,承認 LXX 有助於修訂 MT不足之處,不過這結果卻不一定為聖經譯本所採納。試比較以下兩段譯文:

  13 ... And he said to her, "If you weave the seven locks of my head into the web of the loom" -- 14 So she wove it tightly with the batten of the loom, and said to him, "The Philistines are upon you, Samson!" ... (NKJV)
   
  13 ... He replied, "If you weave the seven braids of my head into the fabric on the loom and tighten it with the pin, I'll become as weak as any other man." So while he was sleeping, Delilah took the seven braids of his head, wove them into the fabric 14 and tightened it with the pin. Again she called to him, "Samson, the Philistines are upon you!" ... (NIV)


顯然, NKJV 是根據 MT 翻譯,但在兩節中間加上了 "--",表示可能存在流失了的文字。 NIV 則參照 LXX 翻譯,而且加上了註腳: 13,14 Some Septuagint manuscripts; Hebrew "I can if you weave the seven braids of my head into the fabric on the loom." 14 So she。近代英文譯本大多採取與 NIV 相近的處理手法,雖然根據希臘文譯本而補充的部分可能略有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中文譯本的處理手法。《和合本》的翻譯是:

  13……參孫回答說:「你若將我頭上的七條髮綹,與緯線同織就可以了。」14於是大利拉將他的髮綹與緯線同織,用橛子釘住,對他說:「參孫哪,非利士人拿你來了!」……


《和合本》大致上按照 MT 翻譯,不過卻不盡然,經文中的黑體字便是 MT 所沒有的。譯經者可能想把兩段明顯銜接不上的經文連接起來,在此加了兩個短句。《和合本》在頭一句「就可以了」下加了點,以示這些字為原文所沒有,但在下一句「於是大利拉將他的髮綹與緯線同織」卻沒有任何標示這為原文所缺。後一句究竟是參考 LXX 翻譯,還是按照上下文添加上去的,則不得而知。《和合本》的譯文反映了譯經者在 MT 經文不足之時所面對的問題,以及其中的一個解決方法。在經文不能銜接或難以理解時,為求讓讀者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文意,譯經者往往要在經文中補充字詞甚至句子。正如本文所討論的經節,如不加上適當的字句,讀者實在無法明白經文如何能從13節接到14節(除非像 NKJV 一樣,以省略號表示經文有遺失了的文字)。不過,問題在於作出補充之時,又該以甚麼作為準則?在完全沒有其他可供參考的版本之情況下,譯經者無可避免地只能按照上文下理推斷,以最少的增補,達至最起碼的清晰度。然而,若有其他文本資料可供參考,所作的補充或修訂就變得有所根據。譯經者因而可以更有信心,其譯文可以更貼近原文。經文鑑別的功用,正在於此。經文鑑別學可以協助譯經者處理經文中存着不同版本的問題。當然,經文鑑別的結果,由於是按現存文本的證據作出評估,故此難免有主觀的成分,也會因新資料的發現而需要作出修正,所以並不是絕對定論的。因此,在譯經過程中處理異文的問題時,不能對經文鑑別學的成果照單全收,而應小心處理、客觀分析。但如果能夠善用這研究的結果,必定能幫助譯經者,在翻譯聖經時,找出更貼近原文、原意的翻譯。

佘慶基,「經文鑑別與聖經翻譯」。轉載自漢語聖經協會,《讀經與譯經》,第7期,2003年3月。(本文副題和分題由《讀經與譯經》編者所加)

  1. 〈馬所拉經文〉是傳統的猶太教希伯來文聖經文本,為《新漢語譯本》所參照的主要舊約原文版本,本文簡稱MT。MT的經文節錄自BibliaHebraica Stuttgartensia (Stuttgart: Deutsche Bibelgesellschaft, 1983)。讀者請注意,希伯來文的讀法由右至左。〔返回〕
  2. 《七十士譯本》是舊約聖經最早的希臘文譯本,本文簡稱 LXX 。 LXX 經文節錄自 A. Rahlfs, Septuaginta, id est Vetus Testamentum graece iuxta LXX interpretes (Stuttgart: Deutshce Bibelgesellschaft, 1979)。〔返回〕
  3. 參 D. Barthélemy et al., Preliminary and Interim Report on the Hebrew Old Testament Text Project, vol. 2 (New York, 1979), 111-113。〔返回〕

 

基督教線上中文資源中心(OCCR)版權所有©2005
OCCR鳴謝漢語聖經協會及文章原作者允許在網上發表本文。原文為佘慶基,「經文鑑別與聖經翻譯」。轉載自漢語聖經協會,《讀經與譯經》,第7期,2003年3月。(本文副題和分題由《讀經與譯經》編者所加)
讀者可免費下載本文作個人或小組閱讀及研究,唯必須全文下載,包括本版權聲明,並在引用時聲明出處
引用方法及中文文章版權詳情及來源可參 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introduction/citationandcopyrights.htm
本文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art_0119.htm
OCCR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版權所有 ©2004 基督教線上中文資源中心(OCCR)
Copyright ©2004 Online Chinese Christian Resources (OC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