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翻譯的目的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版權聲明
過去在這個專欄中,筆者先後探討了聖經翻譯的不同課題,也許是時候話別,待日後有機會以不同形式再和大家見面。告別時總要說些心中話,在這裡我選了「聖經翻譯的目的」這個題目。應該說,不同的聖經譯本有不同的目的,正如筆者在之前曾經指出:「任何一部譯本都有其獨特的翻譯原則與及風格,某些譯本較強調直譯,方便信徒作研經之用;某些譯本的語文則較流暢,讓人很快便明白經文的意思;另一些譯本文詞較為典雅,適合在崇拜或禮儀中誦讀。」 [1]在以上眾多紛紜的選擇之中,仍然有某些需要較其他的為重要,甚至最終促使它們變得較受歡迎。筆者認為這便是上述第二類:語文流暢,讓人容易明白的譯本。 [2]可是綜觀市面上類似譯本的銷售情況只屬一般,而和合本則仍然一枝獨秀。要解釋這個現象,已有學者專門的論述,在此不再重複。 [3]筆者針對的仍是一連串的老問題:教會牧者要信徒去明白、領受神的話,但閱讀一本經由西教士翻譯、且語法詞彙經已過時的譯本,又如何能夠達致這個目標?信徒埋怨聖經( = 和合本)難於理解,所以很少讀經,作為牧者的有沒有思想他們背後的原因?華人教會在投入聖經翻譯上的人力物力又有多少?
回應以上提問,筆者斗膽提出下列建議:
1. 即使和合本無法一時被新的譯本取代,教會領袖也不應再強調「和合本的語文典雅,翻譯準確」等陳腔濫調,誠實正視信徒讀經的困難。
2. 牧者仍然繼續鼓勵信徒努力讀經,但遇到讀和合本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參照其他譯本。
3. 教會在崇拜中可嘗試使用一些新的譯本,讓信徒逐漸熟習。
4. 教會在查經班中當然可以使用不同的譯本,讓信徒從中發掘經文的亮光。
5. 除了以宣教為目標的聖經翻譯工作外,華人教會應該加倍在禱告和金錢上支持新的譯經計劃,務求讓信徒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6. 神學院應該加強對聖經原文的訓練,讓日後的傳道人能夠識別甚麼才是準確的譯本。
願聖靈昔日藉著讀經復興教會的景象,再次臨到華人教會。
原刊於《香港神學院院訊》第 82 期( 2005 年 11-12 月)
莊柔玉的結論是自馬禮遜來華至今華人教會的三個時期: 1) 1807-1919 ; 2) 1920-1964 ; 3) 1965- ,中國海內外經歷的巨變皆有利於塑造一本權威譯本,和合本的出現正好符合這個需要,而之後卻沒有歷史條件去孕育另一本足以挑戰其地位的譯本,導致和合本的地位差不多一個世紀以來仍然屹立不倒。參莊柔玉:《基督教聖經與中文譯本權威現象研究》(香港:國際聖經協會, 2000 ),頁 163-166 。
- 蔡定邦:〈 聖經翻譯與神學教育〉, 原刊於《香港神學院院訊》第 65 期( 2002 年 7-9 月)。〔返回〕
- 當然大前提是該譯本一定要「信」。基於聖經原文和現代語文的重大差異,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直譯的語文必定不會流暢。另方面直譯不一定準確,而意譯也不一定不準確,重要的是它們能否達到傳意的功能,這便是所謂意義為主( meaning based )與及動態功能對等( dynamic functional equivalence )等翻譯理念的目標。參上文末後兩段的討論。〔返回〕
- 莊柔玉的結論是自馬禮遜來華至今華人教會的三個時期: 1) 1807-1919 ; 2) 1920-1964 ; 3) 1965- ,中國海內外經歷的巨變皆有利於塑造一本權威譯本,和合本的出現正好符合這個需要,而之後卻沒有歷史條件去孕育另一本足以挑戰其地位的譯本,導致和合本的地位差不多一個世紀以來仍然屹立不倒。參莊柔玉:《基督教聖經與中文譯本權威現象研究》(香港:國際聖經協會, 2000 ),頁 163-166 。〔返回〕
基督教線上中文資源中心(OCCR)版權所有©2006
OCCR鳴謝香港神學院及文章原作者允許在網上發表本文。原刊於《香港神學院院訊》第77期(2005年11-12月)
讀者可免費下載本文作個人或小組閱讀及研究,唯必須全文下載,包括本版權聲明,並在引用時聲明出處。引用方法及中文文章版權詳情及來源可參
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introduction/citationandcopyrights.htm。
本文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art_0134.htm
OCCR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