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簡介  /  聯絡本中心

上帝、時間和永恆
God, Time and Eternity

 

 

作者:William Lane Craig

譯者:蘇智聰
PhD., Research Associat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McMaster University, Hamilton, ON, Canada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英文原文首頁

版權聲明


文章簡介

本文探討如何在「絕對性的時間觀」與「關係性的時間觀」兩種不同的哲學觀點去理解上帝的永恆性。結論是:「關係性的時間觀」是較優越的觀點,而上帝於創世前是超越時間地存在,於創世後則在時間中存在。

先知以賽亞宣稱上帝是「至高至上、永遠長存的」 [1]。然而,究竟我們應該怎麼去理解上帝的永恆性?傳統上,基督教將上帝的永恆性理解為「超時間」( timeless )的。〔譯按:為求文意流暢通達,本文將 “ Timeless ” 一詞譯為「超時間的」。“ Timeless ”一詞本意為「無時間的」、「無時間性的」、「非時間性的」;用之以形容上帝時,可以有以幾種不同的涵意:(1)指上帝不存在於時間之內;(2)指「時間」這概念不適用於形容上帝存在的本質 (3) 指上帝的存在本質不具時間性。〕但 Oscar Cullmann 於他的經典著作中反對說:「新約聖經中並未將『時間』和『永恆』作哲學上、或性質上的區分。新約作者只有線性的時間觀( linear time )……」 [2]他堅持「原始基督教並不認識一位超時間的上帝。『永恆』的上帝就是那從起初就有,今日仍在,以後永存的『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 《啟示錄1:4》。」 [3]因此,上帝的永恆性應透過「無窮時間」( endless time )的觀念去表述。

當我們說「上帝是永恆的」,我們的意思可以是說上帝是「超時間」的,也可以是說上帝是「永遠持續地存在的」。問題是:那一種理解的比較恰當? James Barr 的看法則與 Oscar Cullmann 大相逕庭。 Barr 指出聖經的資料並不能讓我們為這問題作出定論。他論辯說:

Cullmann 的研究太倚重語源學和詞彙的研究,而這些研究並不能決定字詞在其用法以外的意義。[4] Barr 認為,《創世記》似乎教導我們時間是在創世時一併被造的,而上帝可被視為超時間的。[5]Barr 的基本論點是:「正確的聖經神學只能建基於聖經的語句上,而非個別的字義上。」[6] 依此原則,我們會發覺聖經的資料並未能為我們的問題帶來結論。「如果要建立基督教的時間觀,其探討和發展的工作應屬於哲學神學,而非聖經神學的範疇。」[7]

所以,解決這問題的責任便落在哲學家,而非神學家的身上。那末,有沒有好的哲學論據,可以叫我們能在這兩種理解上帝永恆性的概念中作出取捨?我認為是有。

根據基督教信仰中上帝「從虛空中創造萬物」( creatio ex nihilo ) 的信條,宇宙是在一段有限的時間前開始存在的。這信條得到兩方面的確認:哲學上,有證明事件列序不可能在時間上無窮上朔( absurdity of an infinite temporal regress of events )的論據;[8] 經驗上,有支持「宇宙大爆炸」模型 ( “big-bang” model of the universe ) 的證據。[9] 如果我們同意宇宙是有開始的, 這是否意味著時間本身也必然有起點?答案視乎你的觀點:如果你相信時間是獨立於事件( events )存在的,而即使沒有事件,時間也依然存在,那麼從表面看來,宇宙的開始並不意味著時間本身也有起點。然而,如果你相信時間是不能獨立於事件存在的,那麼,事件的開始便意味時間本身的開始。

有幾位近代的作者均相信時間獨立於事件而存在;他們因而是 Newton (牛頓)「絕對時間」( absolute time )觀念的繼承者。Swinburne (史榮本)論辯說:時間就像空間一樣,按邏輯上的必然性,是無邊際的( unbounded );[10] 每一刻的時間都必有其之前與之後的一刻。物質宇宙也許有其起點,但這講法之所以為真,正正是這起始點之前已有一段未有宇宙存在的時間。既然時間是無邊際的,在邏輯上它也必然是無盡的。既然每一刻時間之前與之後必有更多的時間,而每刻的時間又不會重覆出現,時間必定是從過去向未來永遠地延續的。雖然空間不能獨立於物質存在,時間卻會。但他補充說:沒有了物質,時間是不能被量度的;在沒有物質的情況下,你不可能區分一小時和一天。[11]所以,牛頓對於「絕對時間」的立論是正確的。[12]在這樣的時間觀下,說「宇宙是有開始的」就是說在有限的時間以前,物質並不存在。[13]

J. R. Lucas 亦反對時間可以有開始或結束的講法。[14] 他注意到,若以關係性的觀念 ( relational manner )定義時間,那麼,如果在「第一事件」( first event )〔譯註:即宇宙的被造〕之前有一絕對恆靜的宇宙( an absolutely stationary universe ),我們仍然要說在[15] 「第一事件」 之前,並無時間;在時間開始的一刻我們亦不可使用過去式的語句( past tense statements ),因為那一刻並沒有其「過去。」但明顯地,在宇宙開始的一刻,我們可以就 「第一事件」發生前的宇宙作出一些即使是錯誤,但卻仍是有意義( meaningful )的語句,譬如「星體在運行」等。 Lucas 並不否認宇宙有開始,但像史榮本一樣,他論辯說宇宙開始之前便有時間,而那時間是「無分治的」 ( undifferentiated )。[16]因為未有宇宙前,並沒有可以加諸於時間的衡度( metric ) 。

Laurence Sklar 則表達了以上觀點的另一版本。他的時空理論深受相對論影響。他按表面意思理解閔可夫欺基時空( Minkowski spacetime ),肯定即使未來的事件也有其「確切的真實性」( determinate reality ),而未來的事物也是真實的存有( real existents )。[17] 依其觀點,他認為時間和空間是不可分割地結連一起的「時空」( spacetime )。 [18]這似乎意味著如果宇宙有一個從無到有的絕對起點,時間便有開始;但如果宇宙只是在一個更早的恆靜狀態之中有一個相對的起點;時間便沒有開始。 Ian Hinckfuss 亦論說:如果宇宙被凝固進入一個不動的狀態中,時間仍會存在;因為時段( temporal duration )及其衡度,並不賴於時鐘在該時段中的連續運行。[19]

似乎,對於上述的思想家來說,事件時序( temporal series of events )的起始,並不意味時間本身也有開始。但那些採納「關係性時間觀」( relational view of time )的人則普遍認為,事件時序的起始即是時間本身的開始。例如 Zwart 斷言,

根據關係性的時間理論,時間的消逝是由事件的發生所構成。所以,「時間是有限抑無限」的問題,可簡化成「事件列序( series of events )是有限抑無限」的問題。 [20]


但有人會說,即使在「關係性的時間觀」中,也可以有在第一事件前存在的時間;因為我們可以將整個宇宙抽象地看為於創世時發生的一個事件,那末,這事件便有「之前」與「之後」,即「無宇宙/有宇宙」;而「之前」與「之後」正是構成時間的基本關係。[21]但另一方面,這種抽象的觀點可能並不合法,並已經預設了一個在時間之上另有時間。因為在宇宙開始之前,如果真的根本是一無所有,包括沒有空間的話,明顯地,時間也不應存在。試想,如果宇宙從未存在,還會有時間嗎?然而宇宙若真的從虛空出現,我們怎可能說這第一事件在其發生之前對真實世界產生某種影響(但那時當然是沒有真實世界( reality )),尤其它的出現只是一件偶發的事?我們或許想說,時間在未有事件發生前雖未存在,但當有事件發生後,便有一種追朔的作用( retroactive effect ),導致過去時間( past time )的存在。 但這種想法似乎是將我們想像過去的能力,與單向的、不斷向前的時間本身混淆了。雖然在創世後,我們可以想像在創世前一小時那一刻的空虛情景,但從現實來說,「那一刻」根本不存在,因為在「那一刻」根本是一無所有,而對於「那一刻」,創世亦只是一「未來」的可能性。當第一事件發生了,第一刻的時間才開始。

既然反對時間有開始的論據有不少的難題,我們便需繼續討論:事件( events )的起始是否必然帶來時間的開始?因此,我們要問:時間是有起點的這個假定,當中有沒有邏輯矛盾?有些哲學家認為時間不能有起點,因為每刻的時間必意味有之前一刻的時間,因而沒有第一刻;從牛頓絕對時間的觀念去理解,即使以上論據如果正確對確( valid ),它也只可以意味著宇宙只是在時間中開始,而非與時間一同開始。但其實我們可以從「關係性的時間觀」出發,論說第一刻時間的確存在,因為時間不能獨立於事件而存在。 Stuart Hackett 論辯說:

時間只是物件在相續的系列中存在或被感知的關係而矣:時間是一感官經驗或外在客觀過程的形式。因此,時間既是相續的經驗或相續的客觀事物間的關係,支持在時間的開始以先必另有時間的論據便告無效;因為時間既是相續的經驗或相續的客觀事物間的關係,它於這些經驗或客觀過程以外,便並不存在。[22]


所以,從一無所有,到有東西存在的轉折一刻,我們稱之為時間的第一片刻,亦並無矛盾。 Brian Ellis 指出:因為我們說「在創世之前」或「在第一事件之前」,我們便傾向以為,時間是不能有開端的。[23] 但 Ellis 以物理學上的「絕對零度」作了一個非常有啟發性的比喻:當物理學家說沒有溫度比絕對零度更低,這「更低」並不意味著絕對零度以下真的還有溫度,而不過是指那我們可以想像零度以下的溫度。同樣,當我們說宇宙在某一刻仍未存在,並不意味著真有這樣的一個時刻,而不過是指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一個時刻。說在第一事件之前沒有時間,就像說-273 C以下沒有溫度一樣,兩者都不過是表達一個只能以想像超越的極限。 Whitrow 在此評論說:許多人難以想像時間的起點,因為他們將之想像為與空間的界限一般。[24] 我們拒絕接受後者,因為我們似乎總能越過界限,到達另一面的空間。但時間則不同:因為我們無法有如在空間中一樣,在時間中自由運行動。如果時間與事件是相互依存的,時間的起點便即是宇宙的開始。時間的第一刻,亦不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概念。

因此,「時間的開始」這概念並不含任何矛盾。「時間之前的時間」只是心靈的構作、想像力的產物。實際上,說時間於宇宙從虛無中被造時與之一同出現,似乎並無不可。所以,在牛頓的時間觀裡,宇宙是在一絕對的、無分段的時間中出現;但在「關係性的時間觀」裡,宇宙則與時間一同開始出現。

但當然,在創世之前並不是完全地一無所有,而是有上帝。上帝的存在,是否令創世之前也必需有時間的存在? Lucas 論辯說,一個有位格的上帝( personal God )不可能是超越時間的,而如果上帝是永恆的,那麼時間也必須是無限的。[25]但 Hackett 有力地伸論說:一個有位格的上帝,並不需要經驗在時間上相續的心靈狀態( temporal succession of mental states )。衪乃可以在永恆的直覺中,知悉所有時間列序( temporal series )中的一切內容,就如我可以在單一的感官直覺中,覺知一個圓圈的所有部份。上帝可以在一剎那間的永恆直覺中知道包括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26] 所以,即使有一個有位格的上帝,也並不等於要在創世前有時間的存在。 Sturch 申論說,為了避免知覺狀態在時間上的無窮上朔( infinite temporal regress of states of consiousness ),上帝的知識必須是超時間的。[27] 從牛頓的時間觀看來,創世之前的上帝是在一沒有分段的時間中不變地存在。但從「關係性的時間觀」看來,在第一事件(創世)前,上帝是不變地、超時間地存在的。

但在第一事件後又如何?如果世界上的所有關係均倚靠上帝維繫, 這不是意味著祂是在時間中存在嗎?這問題對相信基督教「道成肉身」( incarnation )教義的人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就如 Nelson Pike 所說「明顯地,超越時間的上帝、及上帝曾成為人的樣式(即道成肉身說)這標準的基督教信條,兩者並不協調」。[28] Søren Kierkegaard (祁克果)稱這為「絕對的矛盾」( the “Absolute Paradox” ;這是「存在的矛盾」( contradiction of existence ),即永恆臨在於時間中的矛盾──上帝怎麼能在進入時空之餘,仍保存祂的永恆性?[29]

Thomas Aquinas (多馬士.亞奎那)試圖解決這個問題說:雖然萬物真實地聯繫於上帝,但上帝卻與萬物無真實的關係。[30] 因此,上帝的存在仍是超越時間的,祂與萬物沒有關係,而萬物卻在時間中不斷改變與上帝的關係。在道成肉身時,有一人性( human nature )與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發生聯繫,但這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卻並未與那個體發生真實的關係。然而,這教導極欠信服力,因它建基於一個將關係視為偶發 ( accident )的形上系統上,其中上帝是絕對地單純的( absolutely simple ),在祂並無偶發的事,因此亦無真實的關係。但如果我們否定 Aristotle (亞里士多德)那關於實體與偶發事件( substance and accidents )的形上學信條,說上帝與萬物間並無造物主與受造物間的真實關係,便顯得十分可笑了。

如果上帝與世界是有真實關係的話,我們便有理由相信創世以後的上帝,是在時間當中的。這便消解了祁克果提出關於道成肉身的「絕對矛盾」,因為上帝在為成肉身前便已活在時間當中。這觀點並不意味上帝在其自身有任何改變,而只是說祂與變化中的事物是有關係。如同史榮本解釋:

……因為上帝與世界共存,而在世界中是有變動的,我們誠然可以說,上帝在無盡的時間中持續存在,而不是超越時間。普遍來說,那在其它事物變動之餘卻保持自身不變的,並不可以說是超越時間,而乃是在時間中延續 。[31]

所以,按「關係性的時間觀」,上帝在創世「以前」會超時間地、獨立地存在的,而在創世時(就是在祂於永恆中定意要在時間中出現的時刻),時間開始,而上帝則透過與萬物發生關係,將自己置於時間之下。另一方面,支持牛頓論點的人則會說上帝在創世前是在絕對的時間中不變地、獨立地存在的,而創世只是時間中的第一事件。[32]

這就是解決我們問題的兩個選擇。而「關係性的時間觀」似乎比牛頓的看法更優越,因為(1)我們很難想像時間怎能存在於事件之外,並且(2)牛頓一派以「每刻時間都預設了先前一刻」為由而作出的反駁,已被「關係性的時間觀」充分地回應。所以,對上帝、時間、和永恆的適當的理解應是:上帝在創世前是不變地、超時間地存在的,而在創世以後則在時間中存在。

Copyright (C) William Lane Craig. All Rights Reserved.


  1. 《以賽亞書》57:15〔返回〕
  2. Oscar Cullmann, Christ and Time ( London: SCM Press, 1962 ), p. xxvi.〔返回〕
  3. 同上,頁63。〔返回〕
  4. James Barr, Biblical Words for Time ( London: SCM Press, 1962 ), p.80.〔返回〕
  5. 同上,頁145-7。〔返回〕
  6. 同上,頁147。〔返回〕
  7. 同上,頁149。〔返回〕
  8. 歷史上,這論證曾被 以下作者所維護:Al-Kindi, Al-Kindi's Metaphysics: A Translation of 。a' qub ibn Ishaq al-Kindi's Treatise ' on first Philosophy',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by Alfred L. Ivry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74); Al-Ghazali, Tahafut al- Falasifah (Incoherence of the Philosophers), trans. Sabid Ahmad Kamali (Lahore: Pakistan Philosophical Congress, 1958); Saadia Gaon, The Book of Beliefs and Opinions, trans. Samuel Rosenblatt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48); Bonaventure, 2 Sentences 1.1.1.2.1-6. 近代的支持者包括:Stuart C. Hackett, The Resurrection of Theism (Chicago: Moody Press, 1957); G. J. Whitrow, The Natural Philosophy of Time ( London and Edinburgh: Thomas Nelson and Sons, 1961); Pamela M. Huby, 'Kant or Cantor? That the Universe, if real, must be finite in Both Space and Time', Philosophy, XLVI (1971),121-32. 拙作 The Kalam Cosmological Argument (London: Macmillan, 1979) 有較詳細的討論。〔返回〕
  9. 關於大爆炸模型,請參 see P. J. E. Peebles, Physical Cosmology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1); S. Weinberg,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 New York, Wiley, 1972 ). 據Fred Hoyle 解釋,此模型需要「從虛無中創造」( creatio ex nihilo )的觀念,參 Astronomy and Cosmology (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 Co., 1975), p. 658. 也請看在前註已提及的拙作。〔返回〕
  10. R. G. Swinburne, Space and Time (London: Macmillan, 1968), pp.207-8.〔返回〕
  11. 同上,頁209。〔返回〕
  12. 同上,頁245。〔返回〕
  13. 同上,頁296。〔返回〕
  14. J. R. Lucas, A Treatise on Time and Space ( London: Methuen & Co., 1973 ), pp. 10-11。〔返回〕
  15. 譯註:本文中作者以「第一事件」一詞,指宇宙的被造或開始。〔返回〕
  16. 同上,頁311-12。〔返回〕
  17. Lawrence Sklar, Space, Time, and Spacetime ( Berk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 ), p. 274.〔返回〕
  18. 同上,頁297。〔返回〕
  19. Ian Hinckfuss, The Existence of Space and Time (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75 ), pp. 72-3.〔返回〕
  20. P. J. Zwart, About Time ( Amsterdam and Oxford: North Holland Publishing Co., 1976 ), p. 237.〔返回〕
  21. 同上,頁36。 「……時間是被應用於所有事件的、普遍化了的「前-後」關係。(同上,頁43)。〔返回〕
  22. JHackett, Theism, p. 263.〔返回〕
  23. Brian Ellis, 'Has the universe a beginning in time?',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XXXIII (1955), 33.〔返回〕
  24. JG. J. Whitrow, What is Time? ( London: Thames & Hudson, 1972 ), pp. 146-7.〔返回〕
  25. Lucas, Treatise, pp. 3, 309.〔返回〕
  26. Hackett, Theism, pp. 286-7. 我認為在三一神論( Trinitarian theology )的背境下,上帝的位格與祂的超時間性可以得到最令人滿意的理解。因為在上帝的三位格間那永恆不變的愛的關係裡,我們看見一位真正有位格的上帝,怎樣可以超時間地、而又完全獨立自足地存在。大部份反對上帝可以超越時間而又同時具有位格的作者,均只考慮到創世以後的上帝與人的關係,而卻忘卻了創世以前的上帝(例如,參 Nelson Pike, God and Timelessness [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70 ], pp.121-9 )。前者〔創世以後的上帝〕像會被牽涉在時間中,但後者〔創世以前的上帝〕則不會。因為如果上帝是「三位格」的( tri-personal ),祂便無需要與其他時間性的個體( temporal beings )建立關係才能享受個人化( personal )的關係──上帝中的三位自可以享受完滿和永恆的愛與交流,而無須創造其他位格。所以「上帝在創世之前在做甚麼?」這問題的答案,並不是如 Augustine (奧古斯丁)那具侮辱性的回答:「他為那些想窺探奧秘的人預備地獄」,而是「祂在享受神性三位間完滿的關係,而在永恆中定意於時間中創造世界及拯救人類。」為什麼上帝要如此定意?或許,這是為要將神性三位相交中的喜悅和愛與其他人分享,而籍此叫自己得著榮耀。又或者我們根本缺乏足夠的資料去回答這個問題。一旦人在時間中被創造了,上帝便開始體驗與他們之間那個人的、時間性的關係。〔返回〕
  27. R. L. Sturch, 'The Problem of Divine Eternity', Religious Studies X (1974), 492.〔返回〕
  28. Pike, God, p. 172.〔返回〕
  29. Soren Kierkegaard, Philosophical Fragments, trans. David Swenson (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36 ), pp. xii, 72.〔返回〕
  30.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ae Ia. 13.7. 也參 John Donnelly, 'Creatio ex nihilo', in Logical Analysis and Contemporary Theism, ed. John Donnelly (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1972 ), pp. 210-11; Peter Geach, ( God's Relation to the World', Sophia VII 1969 ), 1-9.〔返回〕
  31. R. G. Swinburne, 'The Timelessness of God', Church Quarterly Review CLXVI (1965), 331.〔返回〕
  32. 這已足以反駁 John Wolfe 對於卡林宇宙論證 ( Kalam Cosnological Argument ) 的反對 ( “Infinite Regress and the Cosmological Argu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II (1971), 246-9. 據 Wolfe 認為,卡林宇宙論證的主要前設,是一無盡長的時間是不可能過去的;但 Wolfe 申辯說這預設是錯誤的,因為在第一事件前,導至其發生的「無因之因」〔上帝〕已經存在了無限的時間;第一事件未發生前,便已經有無限的時間過去了。但首先, Wolfe 對卡林宇宙論證的陳述是錯誤的:因這論證所提出的,是無盡數目的事件( infinite number of events )不可能過去,不是無盡長的時間不可能過去。因為這論證是關乎事件而非時間的,Wolfe的分析根本不能應用於其上,因為創世前根本沒有事件。其次,如果「關係性的時間觀」是對的,在創世前便不會已經有無限的時間過去了,因為時間是於創世時才開始。第一事件前的上帝根本就存在於時間以外。〔返回〕


基督教線上中文資源中心(OCCR)版權所有©2004
OCCR鳴謝Leadership University及文章原作者允許翻譯並在網上發表本文。
讀者可免費下載本文作個人或小組閱讀及研究,唯必須全文下載,包括本版權聲明,並在引用時聲明出處(引用方法可參「如何在您的中文寫作裡引用本網站文章?」)。
本文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art_0082.htm
OCCR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英文原文首頁

 

版權所有 ©2004 基督教線上中文資源中心(OCCR)
Copyright ©2004 Online Chinese Christian Resources (OC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