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的結構與形式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版權聲明 
                   
                    詩篇在希伯來文聖經中屬第三部分「聖卷」( Ketuvim )。詩篇是讚美和禱告的彙編,在以色列漫長的歷史中逐漸形成,至少自大衞時代一直延至被擄到巴比倫之後。現今的詩篇彙集,代表着最後編輯階段的成果。 
                     
                    舊約聖經正典的詩篇共有150篇,可以分為五卷:一至四十一篇、四十二至七十二篇、七十三至八十九篇、九十至一○六篇、一○七至一五○篇。某些詩篇是有重複的(例如,十四篇=五十三篇,六十篇5-12節=一○八篇6-13節,七十篇=四十篇13-17節),卷與卷之間由四首讚美詩(四十一13,七十二18、19,八十九52,一○六48)來劃分。不過,在希臘文《七十士譯本》中詩篇的組合方式有所不同。 
                     
                    詩篇主要是採用平行句的文學形式,最常見有同義平行、反義平行和綜合平行。部分詩篇以離合詩( acrostic psalms 
                    )的獨特體裁撰寫,這些詩篇的每一句都是順序以一個希伯來字母(共22個字母)開始的,包括九、十、二十五、三十四、三十七、一一一、一一二、一四五篇,尤其是一一九篇,包含22組,每組8句的詩,同一組內的每一句都以相同的字母開始。 
                     
                    詩篇大部分都有標題,記錄了不同的音樂和禮儀用語。整體超過三分一的詩篇在標題上註明是「交與詩班長(伶長)」的,顯示它與聖殿崇拜的密切關係。此外,部分詩篇的標題載有名字,大多歸為大衞的詩(合共73篇,主要在卷一和卷二,不過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有84篇為「大衞的詩」,拉丁文《武加大譯本》有85篇)。以下以表列的方式,把詩篇的結構整理出來,以供讀者參考。 
                     
                   
                  
                     
                      詩 
                        篇 
                        書 
                        題
  | 
                      英文聖經:Psalms 
                        《希伯來聖經》: Tehillim(讚歌) 
                        希臘文《七十士譯本》: Psalmoi 
                        拉丁文聖經: Liber Psalmorum | 
                     
                     
                      詩 
                        篇 
                        的 
                        組 
                        合
  | 
                      正典的組合 
                        方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 詩1-41  | 
                      詩42-72 | 
                      詩73-89  | 
                      詩90-106  | 
                      詩107-150 | 
                     
                     
                      | 共41篇 | 
                      共31篇 | 
                      共47篇 | 
                      共17篇 | 
                      共44篇 | 
                     
                     
                      除了詩篇1, 2, 10和33篇之外,在標題中都提到是大衞的詩。不過,使徒行傳把詩篇2篇歸於大衞,詩篇10篇可能是從9篇獨立出來的,《七十士譯本》和死海古卷文獻(4QPsq)也把詩篇33篇歸於大衞。故此, 
                        除了1 篇之外,其餘在傳統上都是大衞的詩。
  | 
                      其中18篇是大衞的詩(詩51-72),其餘主要 
                        是可拉後裔的詩(詩42-49)、所羅門的詩(詩72)和無名詩。
  | 
                      主要是亞薩的詩(詩73-83)和可拉後裔的詩(詩84, 85, 87和88)。 | 
                      主要是讚美詩,包括耶和華為王的詩(詩93-99)。 | 
                      主要是以「哈利路亞」開首的詩( 詩1 1 1 -1 1 8 ) 和上行之詩(詩120-134)。 | 
                     
                     
                      | 卷與卷之間由4首讚美詩(詩41:13,72:18, 19,89:52,106:48)來劃分 | 
                     
                     
                      詩 
                        篇 
                        提 
                        到 
                        人 
                        名 
                        的 
                        標 
                        題
  | 
                      大衞(合共73篇) | 
                      共37篇 
                        (詩3-9 (10), 11-32, 34-41)
  | 
                      共37篇 
                        (詩3-9 (10), 11-32, 34-41)
  | 
                      共1篇 
                        (詩86)  
  | 
                      共2篇 
                        (詩101, 103)
  | 
                      共15篇 
                        (詩108-110, 122, 124, 131, 133, 
                        138-145)
  | 
                     
                     
                      | 亞薩(合共12篇) | 
                      - | 
                      共1篇 
                        (詩50)  
  | 
                      共11篇 
                        (詩73-83)  
  | 
                      - | 
                      - | 
                     
                     
                      | 可拉後裔(合共10篇) | 
                      - | 
                      共7篇 
                        (詩42, 44-49)
  | 
                      共3篇 
                        (詩84-85, 87-88)
  | 
                      - | 
                      共1篇(詩127) | 
                     
                     
                      | 所羅門(合共2篇) | 
                      - | 
                      共1篇 
                        (詩72)
  | 
                      - | 
                      - | 
                      共1篇(詩127) | 
                     
                     
                      | 可拉後裔和希幔(合共1篇) | 
                      - | 
                      - | 
                      共1篇 
                        (詩88)
  | 
                      - | 
                      - | 
                     
                     
                      | 以探(合共1篇) | 
                      - | 
                      - | 
                      共1篇 
                        (詩89)
  | 
                      - | 
                      - | 
                     
                     
                      | 摩西(合共1篇) | 
                      - | 
                      - | 
                      - | 
                      共1篇 
                        (詩90)
  | 
                      - | 
                     
                     
                      | 沒有名字(合共50篇) | 
                      共4篇 | 
                      - | 
                      - | 
                      共14篇 | 
                      共28篇 | 
                     
                     
                      詩篇記載大衞生平事蹟的標題 
                        (合共13篇)
  | 
                      共4篇 
                        (詩3, 7, 18, 34)
  | 
                      共8篇 
                        (詩51, 52, 54, 56, 57, 59, 60, 63)
  | 
                      - | 
                      - | 
                      共1篇 
                        (詩142)
  | 
                     
                   
                   
                   
                  
                     
                      詩 
                        篇 
                        的 
                        音 
                        樂 
                        用 
                        語
  | 
                      交與伶長 | 
                      lam-menasseah | 
                      出現在約50篇詩篇標題中 | 
                     
                     
                      | 交與伶長耶杜頓 | 
                      Yedutun | 
                      某些詩篇的標題(詩39, 62, 77) | 
                     
                     
                      | 絲絃的樂器 | 
                      neginah / neginoth | 
                      可能是指示使用豎琴一類的弦樂器(詩4, 6, 54, 55, 61, 67, 76) | 
                     
                     
                      | 調用女音 | 
                      Alamoth | 
                      意思不詳,有些學者認為可能是指「伴隨以攔的樂器」或「女音」(即女高音),《和合本》是按後者的意思翻譯的(詩46) | 
                     
                     
                      | 調用第八 | 
                      Sheminith | 
                      意思不詳(詩6, 12) | 
                     
                     
                      | 吹的樂器 | 
                      Nehiloth | 
                      可能表示這曲是用管樂吹奏,常常與哀悼的詩歌結合在一起(詩5) | 
                     
                     
                      | 迦特樂器 | 
                      Gittith | 
                      (詩8, 81, 84) | 
                     
                     
                      | 細拉 | 
                      Selah | 
                      意思不詳,可能是一個音符、休止符,或其他指示符號,在詩篇和哈巴谷書中合共出現74次 | 
                     
                     
                      詩 
                        篇 
                        的 
                        曲 
                        調 
                        用 
                        語
  | 
                      調用麻哈拉 
                        (利暗俄)
  | 
                      Mahalath (Leannoth) | 
                      (詩53, 88) | 
                     
                     
                      | 調用百合花 | 
                      Shushan Eduth / Shoshannim | 
                      (詩45, 60, 69) | 
                     
                     
                      | 調用慕拉便 | 
                      Muth-labben | 
                      (詩9) | 
                     
                     
                      | 調用朝鹿 | 
                      Aijeleth Shahar | 
                      (詩22) | 
                     
                     
                      | 調用遠方無聲鴿 | 
                      Jonath-elem-rechokim | 
                      (詩56) | 
                     
                     
                      | 調用休要毀壞 | 
                      Al-taschith | 
                      (詩57, 58, 59, 75) | 
                     
                     
                      | 訓誨詩 | 
                      Maskil; Maschil | 
                      可能代表某一類詩篇,不過意思不詳,也許是指生活教訓或默想的詩歌,在特別節期吟唱,用來教導百姓(詩32, 
                        42, 44, 45, 52-55, 74, 78, 88, 89, 142) | 
                     
                     
                      詩 
                        篇 
                        的 
                        專 
                        門 
                        用 
                        語
  | 
                      流離歌 | 
                      Shiggaion; Shigionoth | 
                      意思不詳,可能是哀歌詩體的指示(詩7) | 
                     
                     
                      | 安息日的詩歌 | 
                      Sabbath | 
                      (詩92) | 
                     
                     
                      | 稱謝詩 | 
                      todah | 
                      (詩100) | 
                     
                     
                      | 記念詩 | 
                      Lehazkir | 
                      (詩38, 70) | 
                     
                     
                      | 上行之詩 | 
                      shir ham-ma aloth | 
                      「上行之詩」的意義歷來有不同的解釋,一般認為它們是在朝聖者前往位處高地的耶路撒冷朝聖途中所唱的(詩120-134) | 
                     
                   
                  詩篇的形式 
                     
                    詩篇在正典中的每一組別,顯然都包括了不同類別的詩篇。從19世紀開始,西方聖經學者運用形式鑑別學( form criticism 
                    )的方法分析聖經文體,包括詩篇,其中以德國聖經學者袞克爾( J. H. H. Gunkel ,1862-1932)對詩篇文體形式( 
                    genre ,德文是 Gattungen )的分類影響後世最深。在袞克爾的研究基礎上,挪威舊約學者莫文克( S. O. 
                    P. Mowinckel ,1884-1965)對詩篇與以色列人敬拜生活的關係作出深入的探討。雖然20世紀聖經學者對他們的理論提出挑戰與修訂,不過他們對詩篇的分類方式仍然值得參考。形式鑑別學普遍認為,詩篇的形式基本上可以分為讚美詩、哀歌和感恩詩三大類,其中可分為個人詩篇和團體詩篇。從內容看,卷一至卷三多是祈禱詩(包括哀歌),卷四和卷五以讚美詩為主,感恩詩則分佈於卷一、卷二和卷四中。此外,學者對詩篇的其他分類方式就有不同意見了,較常接納的類別有君王詩篇、禮儀詩篇、耶和華登基詩、智慧律法詩和歷史詩等。下表列出學者對讚美詩、哀歌和感恩詩三類作品的一般結構分析。 
                     
                   
                  
                     
                      哀歌詩篇 
                        (Lament Psalms)
  | 
                      感恩詩(Thanksgiving or Todah Psalms) | 
                      讚美詩 
                        (Hymnic Psalms) | 
                     
                     
                      I. 對神祈願 
                        a) 以第一身向神禱告(我,你) 
                        b) 最初的祈求
  | 
                      I. 詩人見證的概述 
                          a) 祈求協助的回憶 
                          b) 重述神的介入 
                           
                         
                         | 
                      I. 讚美的呼籲 
                        a) 祈使式的運用 
                        b) 對象是羣體(眾數)
  | 
                     
                     
                      II. 向神抱怨 
                        a) 描述困難,向神詢問 
                        b) 危機;在悔罪詩中這部分是描述罪 
                        c) 無辜的申訴 
                        d) 經常包括最初的求助懇求 
                        e) 對罪人或敵人的譴責 
                         
                        
  | 
                      II. 詩人經驗的報導 
                          a) 原本的困難 
                          b) 呼求協助 
                          c) 神的拯救 
                         
                         
                           
                           
                         
                         
                        
  | 
                      II. 讚美的理由 
                          a) 「因為」 
                          b) 以分詞子句描述神 
                          c) 神的拯救/神的創造  
                           
                         | 
                     
                     
                      III. 信靠的肯定 
                        a) 「不過」 
                        b) 詩篇的轉折;神學的焦點  
  | 
                      III. 在讚美/感恩中承認神的救助 
                        a) 敬拜 
                        b) 讚美的呼籲  
  | 
                      III. 讚美的再次呼籲 
                        a) 祈使式的運用 
                        b) 對象是群體(眾數) | 
                     
                     
                      IV. 懇求 
                        a) 祈求神介入 
                        b) 經常用「拯救」或「釋放」的詞語
  | 
                        | 
                        | 
                     
                     
                      V. 回應的確認 
                        a) 垂聽的肯定 
                        b) 讚美的誓言;敬拜
  | 
                        | 
                        | 
                     
                     
                      | VI. 頌讚;祝福;讚美 | 
                        | 
                        | 
                     
                   
                  (本文蒙香港神學院講師蔡定邦博士審閱,謹此致謝。) 
                   
                   
                   
                  基督教線上中文資源中心(OCCR)版權所有©2005 
                    OCCR鳴謝漢語聖經協會及文章原作者允許在網上發表本文。轉載自漢語聖經協會,《讀經與譯經》,第9期,2003年7月。 
                     
                    讀者可免費下載本文作個人或小組閱讀及研究,唯必須全文下載,包括本版權聲明,並在引用時聲明出處。引用方法及中文文章版權詳情及來源可參 
                    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introduction/citationandcopyrights.htm。 
                    本文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art_0106.htm 
                    OCCR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