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簡介  /  聯絡本中心

當代宗教哲學系列之一
不平凡的屬靈經驗

 

作者:張國棟 (Daniel CHEUNG)

PhD student,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http://go.to/daniel_cheung
kcheung@indiana.edu


本系列之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版權聲明

 

多謝編輯邀請,讓我有數星期的機會與大家分享,題目會集中我所研究的學科──當代宗教哲學和知識論。篇幅所限,文字較為簡短,有興趣者歡迎電郵回應。寫這系列的文章時,總有澄清辯解的感覺,因為見識過太多誤解了。今期我主要談屬靈經歷,以後幾期則集中討論理性和知識,在眾多的「不是」和澄清裡,希望可深入淺出地帶出一些當代宗教哲學的特色。

初信主時曾讀過一些「偉人」的屬靈經歷,如何被神深深感動,彷彿親眼目睹耶穌,不得不流著淚跪下禱告,我當時也很嚮往。每週回到教會,要分享有甚麼經歷時,都叫我想起這個。但我多年也從沒有半點類似的經歷。更糟的是,原來許多印證神是真實的論點,多少建基於屬靈經歷,如「我很感受到神的同在,昨天……」,然而自己的所謂經歷,卻有點馬後炮之嫌,更遑論印證神真實存在!

或許不少信徒有上述的感受,究竟是甚麼一回事?似乎信心之父亞伯拉罕也僅有幾次經歷神的記載!我們常常掛在咀邊的「經歷」,是否講得太濫?在此我們應當將屬靈經歷區分為二:

第一類我稱之為強烈屬靈經驗:人明顯地感到有一位超越「他者」的存在和臨近,並且因著奧祕的「祂」,人不禁深深地顫慄,自覺不配和污穢(如以賽亞);但同時又被吸引,彷彿找到了心靈最深處的滿足之源。這就是Rudolf Otto在The Idea of the Holy(1923)所說的mysterium tremendum和mysterium fascinans。

這與平日所講的經歷相去甚遠:我們不用在事後回想才猛然驚覺這是神的作為,因為「祂」那一次的臨在,已活生生得猶如親眼可見,對人生命的震撼,足以改變整個人生的取向。我們也不需要思索太多,詮釋一下究竟在這事背後,是否神想提醒甚麼。那一次的「祂」,激發起心靈最深的渴慕,叫人自此嚮往不已,也不知怎的,這經歷會使人彷彿真的有一份屬天的眼光看世情,生命改變了!有關這類經歷,我們可在William James那本名著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1902)中,找到許多強烈屬靈經驗的記載。

第二類其實也不用多說了,我稱之為詮釋性屬靈經驗,即當我們走人生路時,感到每天的生活與信仰所展示的世界觀十分吻合,心底裡產生了共鳴,覺得信仰很合理,一連串的事件背後有特別的意義,認定這是「祂」的引導、教訓、提醒、開路等。顧名思義,這類經驗的「馬後炮」成分較高,因為多種詮釋的可能性較大。所以詮釋性屬靈經驗需要有相當的神學和世界觀補充,才顯出其意義。

在宗教哲學裡,我們很多時談到宗教經驗,有些人認為這是心理作用,有些人卻認為這是神存在的明證,眾說紛紜。因為兩類經驗的性質不同,例如前者明顯地較容易用來論證上帝的存在和作為,後者的處理就較複雜,爭議性比前者更大。所以我們需要留意這區分,才可方便日後的討論。

不過讓我們稍停下來作點反省:雖然我們在討論神的真實性時,常常有意無意地引用一些強烈屬靈經驗為佐證,但是我們究竟有多少人有這經歷?今天的信徒大都追求短暫的感受,往往以「感覺舒服」當作是「平安」,甚至無視強烈宗教經驗的存在,恐怕這是信仰生命的一個危機。



本系列乃為香港一基督教週報《時代論壇》邀請下寫成的,主要目的是介紹當代宗教哲學之特色,尤其一些與香港教會的需要有關的課題,其中包括對實證主義的回應。筆者的回應主要是從知識論入手的,這也是當代英美宗教哲學一個重要的建樹。

 

基督教線上中文資源中心(OCCR)版權所有©2003
OCCR鳴謝文章原作者及《時代論壇》編輯允許在網上發表本文。原文刊於《時代論壇》第六四一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讀者可免費下載本文作個人或小組閱讀及研究,唯必須全文下載,包括本版權聲明,並在引用時聲明出處(引用方法可參「如何在您的中文寫作裡引用本網站文章?」)。
本文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art_0032.htm
OCCR網址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

本系列之

繁體PDF檔下載简体PDF档下载首頁

 

版權所有 ©2004 基督教線上中文資源中心(OCCR)
Copyright ©2004 Online Chinese Christian Resources (OCCR)